162023 OCT 政策解析聯合報專欄文章

政府研擬降低公設比之我見

針對內政部近日內研擬將公設比降到25 %,主張車道面積不應算入公共設施的比例。個人覺得政府實在是閉門造車,訂出一些政策來擾民,影響市場行情,而且沒有幫助到真正的購屋消費者,實在是擾民又造成買賣雙方的困擾。

 

建築業的產品是房屋,而土地是材料,然後再經過加工--建築、營建、銷售等過程,而完成為產品。在過去10年來,由於人工的短缺、材料成本的上漲,又加上疫情造成成本的遞增,以致於房價在近十年平均漲幅超過30 %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事實上,建商在計算成本時,除了土地、管理、銷售、稅金等成本,而算出終端的售價,都是經過審慎合理的計算所得出的結果,況且還要經過市場的挑戰,才能讓消費者來買單。

 

所以「成本+利潤=售價」,是一個不變的定律,而如今政府只在坪數的單位上用盡心思,表面上好像要做房地產制度的改革,而事實上是庸人自擾,因為公設的減少,並沒有減少建造成本的負擔。所以一旦將坪數的計算,強制規定扣掉一些公共設施,以致於讓公設比看起來很美好,但是結果就是每坪單價就會應聲漲價。其實,到最後的終端消費者成交價格是一樣的,我覺得政府須謹慎思考,避免造成建設公司嚴重的負擔及困擾,以致於火車頭工業一再被打壓,且可能一些中小建商接著就要面臨倒閉潮.....在此謹慎地建議有關政府部門,負責訂定政策的官員們,實在無須勞民傷財。

 

聖揚機構

建築藝術執行者 陳正哲總經理